一、培养目标(特色培养)
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,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、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素质,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、专业技能,具备较强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及其应用相关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,能够从事AI应用产品开发与测试、数据处理、系统运维、模型训练和部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专业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,着重培养适应智慧医疗、语音识别等领域所需的人工智能工程师工作岗位需要,熟练掌握神经网络、机器学习算法。围绕智慧医疗领域,为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公司培养更多能够运用现有算法解决实际问题,对应用系统进行开发维护的具有创新意识、创业精神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。
二、主干课程(核心课程)
《网络数据库(MySQL)》《人工智能导论》《Java程序设计》《计算机视觉》《OpenCV处理》《深度学习技术与应用》《机器学习》《数据采集与数据标注》《大数据可视化技术》等。
三、师资力量
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团队有专兼职教师14人,“双师型”教师比例达100%,副教授以上职称5人。立项建设院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、院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,有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专家委员1、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5人、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首批山东省人工智能科普专家1人、山东省技术能手2人、潍坊市青年岗位能手1名、潍坊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1人、会员10人。团队成员建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,主持参与各级教科研项目30余项,发表论文50余篇。
四、实习实训
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校内实训设备先进,建有人工智能应用创研室、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创研室、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创研室和人工智能工作室,涵盖智能机器人、语音识别应用实践系统、人脸融合系统、视频融合系统、图像风格迁移系统和智慧物流应用实践系统等9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。校外与达内、潍坊软件园等企业合作,建立6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,可满足专业学生实训和发展需要。
五、就业方向(就业前景)
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政府、电力、教育、证券、金融、税务、电子商务、信息产业以及其他中小型企业的数据采集处理、存储、分析与挖掘、数据可视化和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等工作。可在人工智能公司、商贸企业、大型网站、银行和证券公司、大型企业、电子商务类公司、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事人工智能平台运维、算法应用、数据分析和可视化、技术应用等工作。